疝气手术后需通过伤口护理、疼痛管理、饮食调整、活动限制以及并发症监测等方式进行护理,以促进恢复并降低复发风险。术后护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,必要时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1、伤口护理
术后需保持切口部位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或污染。医护人员会在术后24-48小时更换敷料,患者需按医嘱定期消毒伤口,观察有无渗液、红肿等感染迹象。若使用可吸收缝线,通常无需拆线;若为不可吸收缝线,需在术后7-10天到医院拆除。
2、疼痛管理
术后早期可能出现切口疼痛,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跳痛感,可能提示感染或血肿,需立即告知医生。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,以免增加出血风险。
3、饮食调整
术后6小时内需禁食,之后可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、普食。建议选择高蛋白、高纤维食物如鱼肉、蛋类、燕麦等,促进组织修复并预防便秘。需避免豆类、碳酸饮料等易致腹胀的食物,术后1个月内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饮食。
4、活动限制
术后1-3天需卧床休息,但应适当翻身预防压疮。1周内避免弯腰、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,咳嗽或排便时可用手按压切口部位减轻张力。2周后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轻体力活动,但3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。
5、并发症监测
需密切观察有无切口渗血、阴囊肿胀、发热超过38.5℃等异常情况。若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、停止排气排便,或发现切口部位出现搏动性包块,可能提示疝复发或嵌顿,需立即就医处理。
术后应穿着宽松衣物,避免紧身裤压迫切口区域。建议使用腹带支撑腹部3-6个月,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佩戴。术后1个月、3个月需返院复查超声评估修复效果,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。若存在慢性咳嗽、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,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