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外碎石后感到疼痛可能与碎石排出、组织损伤或感染等原因有关,属于术后常见反应,通常无需过度紧张。若疼痛持续或加重,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具体情况。
1、碎石排出
体外冲击波碎石后,碎裂的结石颗粒需经输尿管排出,移动过程中可能刺激输尿管壁,引发痉挛性绞痛。疼痛多位于腰腹部,可能向下腹或会阴放射,常伴有血尿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栓、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,同时适当增加饮水量促进排石。
2、组织损伤
碎石过程中产生的冲击波可能造成肾包膜或周围组织轻微挫伤,表现为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腰部钝痛或隐痛,通常伴随少量血尿。此类疼痛多呈自限性,可通过卧床休息、局部热敷等方式缓解,必要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。
3、感染因素
若结石本身存在细菌感染,碎石后细菌或坏死组织释放可能诱发泌尿系统炎症,引起持续性疼痛并伴有发热、尿频等症状。此时需进行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,确诊后可选用头孢克肟胶囊、左氧氟沙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,同时需监测体温变化。
体外碎石后出现轻度疼痛通常属于正常现象,建议治疗后密切观察疼痛性质及排尿情况。若疼痛超过48小时未缓解、体温超过38.5℃或出现排尿困难,需立即返院复查超声明确是否存在石街形成、肾积水等并发症。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,每日饮水量建议维持在2000ml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