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外碎石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,其疼痛感通常可通过药物镇痛、调整治疗参数、局部麻醉、心理干预以及术后护理等方式减轻。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。
1、药物镇痛
治疗前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、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。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神经末梢敏感性,从而达到镇痛效果,通常建议在碎石前30-60分钟服用。
2、调整治疗参数
医生会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冲击波能量和频率,初始采用低能量模式逐步适应,待患者疼痛阈值提高后再逐步增加能量输出。冲击波频率通常控制在1.5-2次/秒,可有效降低单位时间内冲击波对组织的刺激强度。
3、局部麻醉
对于疼痛敏感患者,可在治疗区域涂抹利多卡因凝胶进行表面麻醉,或采用阴部神经阻滞等局部麻醉方式。局部麻醉能阻断痛觉传导通路,但需严格掌握麻醉剂用量,避免影响正常神经功能。
4、心理干预
治疗前通过呼吸训练、音乐疗法等放松技术缓解紧张情绪,医护人员详细讲解治疗过程有助于消除恐惧心理。研究显示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疼痛感知降低20%-30%。
5、术后护理
治疗后立即使用冰袋冷敷治疗区域15-20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冷敷。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,保持每日2000-2500ml饮水量促进碎石排出,排尿时采用坐姿可减轻尿道刺激痛。
进行体外碎石治疗时,建议提前与医生沟通疼痛敏感史,治疗过程中及时反馈疼痛程度变化。若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或血尿加重等情况,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处理。术后应按医嘱定期复查,确保碎石完全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