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前检查中的血液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健康状况、筛查遗传性疾病、检测传染病等,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。常见原因包括血常规、遗传病筛查、传染病检查、血型鉴定以及甲状腺功能评估。
1、评估健康状况
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血红蛋白、白细胞等指标,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或感染。肝肾功能检查能评估代谢能力,确保孕期身体负荷在正常范围内。如有异常,需及时调理后再备孕。
2、筛查遗传性疾病
地中海贫血、G6PD缺乏症等遗传病可通过血红蛋白电泳、基因检测发现。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,需进行遗传咨询,必要时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疾病遗传。
3、检测传染病
血液检查可排查乙肝、梅毒、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。乙肝携带者需在孕期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,梅毒感染者必须规范治疗达到血清学治愈后再妊娠。
4、血型鉴定
通过ABO血型和Rh血型检测,可预判新生儿溶血风险。Rh阴性血型孕妇需在孕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,并在产后72小时内加强注射。
5、甲状腺功能评估
促甲状腺激素(TSH)异常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儿智力发育障碍。甲亢患者需将丙硫氧嘧啶调整为妊娠安全剂量,甲减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复查。
建议夫妻双方在孕前3-6个月进行全套血液检查,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。备孕期间保持均衡饮食,避免接触辐射和有毒物质,确保在最佳身体状态下受孕。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个人病史由专科医生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