躁郁症患者出现焦虑感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衡、情绪波动影响、共病焦虑障碍、药物副作用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。患者若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,建议及时就诊并进行针对性干预。
1、神经递质失衡
躁郁症患者大脑中5-羟色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,可能同时影响情绪调节中枢和焦虑相关脑区功能。这种生物学基础容易导致患者在躁狂或抑郁发作期间伴随焦虑体验。
2、情绪波动影响
躁狂期的过度兴奋与抑郁期的情绪低落形成强烈对比,这种剧烈波动的情绪状态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。部分患者在察觉到即将进入不同发作周期时,可能因预感到情绪失控而产生预期性焦虑。
3、共病焦虑障碍
约30%-50%的躁郁症患者共患广泛性焦虑障碍、惊恐障碍等焦虑相关疾病。这两种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性或神经生物学机制,导致焦虑症状与心境症状相互交织。
4、药物副作用
部分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心悸、坐立不安等躯体反应,这些生理变化可能被患者主观感受为焦虑。例如丙戊酸钠可能引发震颤,锂盐可能造成甲状腺功能异常,这些都可能间接加重焦虑感。
5、心理社会因素
疾病导致的社交功能受损、职业发展停滞等现实问题,可能形成慢性心理压力源。患者对疾病复发的担忧、病耻感等认知因素也会持续激活焦虑反应系统。
躁郁症患者若出现持续性焦虑,建议记录症状发作频率和诱发因素,并及时向精神科医生反馈。医生可能通过调整药物方案(如联用喹硫平)、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或正念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。日常可通过规律作息、呼吸训练等方法辅助缓解焦虑,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系统性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