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、针灸治疗、推拿按摩、药膳食疗以及情志调节等,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中药内服
中医会根据失眠的具体证型开具相应方剂。例如心脾两虚者可选用归脾汤,肝火扰心者可用龙胆泻肝汤,阴虚火旺者适合天王补心丹。需经中医师辨证后选择酸枣仁、茯苓、远志等药材配伍,切忌自行用药。
2、针灸治疗
常选取神门、内关、百会、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。通过调节经络气血,改善心肾不交、肝阳上亢等病理状态。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增加γ-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含量,每周治疗2-3次效果较佳。
3、推拿按摩
采用头面部穴位点按配合肢体放松手法。重点按摩太阳穴、风池穴及足底涌泉穴,配合捏脊疗法调节脏腑功能。每日睡前进行20分钟头部按摩,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和睡眠质量。
4、药膳食疗
推荐酸枣仁莲子粥(酸枣仁15g、莲子20g、粳米50g)宁心安神,或百合银耳羹滋阴润燥。避免晚间饮用浓茶、咖啡,阴虚体质者可适量食用桑葚、黑芝麻等滋肾食材。
5、情志调节
采用五音疗法中的羽调音乐疏解焦虑,配合八段锦、太极拳等运动调和气血。建立规律的子午觉习惯,建议亥时(21-23点)准备入睡,符合中医"阳入于阴"的睡眠理论。
患者就诊时应提供详细症状描述,包括入睡困难、早醒或多梦等具体表现。治疗期间需记录睡眠日记,配合耳穴压豆等辅助疗法。注意中药需煎煮得法,如安神类药物宜睡前1小时温服。顽固性失眠超过3个月者建议进行脉诊、舌诊等系统辨证,排除器质性疾病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