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泻导致体重下降可能与水分丢失、营养吸收减少、炎症消耗以及食欲减退等因素有关。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诊治。
1、水分丢失
腹泻时肠道蠕动加快,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粪便排出体外,导致体液快速流失。这种情况可能造成体重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,但多为暂时性减轻,及时补液后通常可以恢复。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治疗,同时注意休息。
2、营养吸收减少
持续腹泻会影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,尤其是脂肪、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吸收障碍。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粪便排出,导致热量摄入不足,机体被迫消耗储存的脂肪和肌肉组织来维持能量供应。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肠炎、乳糖不耐受等病症,可能需要使用蒙脱石散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。
3、炎症消耗
炎症性肠病、肠道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腹泻,会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。炎症因子刺激导致基础代谢率升高,蛋白质分解加速,肌肉组织消耗增加。这类患者往往伴有发热、C反应蛋白升高等表现,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、美沙拉嗪肠溶片等抗炎药物。
4、食欲减退
反复腹泻可能引发恶心、腹胀等消化道症状,导致进食量减少。长期摄入不足会使机体动用储存的糖原、脂肪供能,继而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。这种情况需要调整饮食结构,少量多餐,必要时可使用多酶片、健胃消食片等助消化药物。
若腹泻超过2周未缓解,或伴有黏液血便、持续发热、明显消瘦等症状,应及时进行便常规、肠镜等检查。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持清淡饮食,避免摄入高脂肪、高纤维食物,注意观察尿量和精神状态,预防脱水发生。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,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