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钙化灶和肝硬化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理性质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等方面,需结合医学检查进行明确区分。
肝钙化灶是肝脏局部钙盐沉积形成的病灶,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,可能与既往感染、创伤或血管瘤等疾病有关。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,多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,无需特殊治疗。而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损后出现的弥漫性纤维化及结构异常,常由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等因素导致,伴随肝功能减退、门静脉高压等表现,可能出现腹水、黄疸等症状。
肝硬化需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,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、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,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配合护肝治疗。若出现并发症,还需使用呋塞米片、螺内酯片等药物缓解腹水。晚期患者可能需考虑肝移植。而肝钙化灶若无症状且排除恶性可能,通常仅需定期随访观察。
若体检发现肝脏异常,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、肝脏弹性检测或病理活检等检查,明确具体病因后遵医嘱处理。日常需避免饮酒、滥用药物等伤肝行为,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,以降低肝脏疾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