梗阻性黄疸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、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,需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检查手段。常见的检查方法如下:
1、血液检测
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红素、直接胆红素、间接胆红素等指标,可判断黄疸类型及严重程度。若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,同时伴有碱性磷酸酶(ALP)和谷氨酰转肽酶(GGT)水平异常,多提示存在胆道梗阻。此外,还可通过肝功能、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全身状况。
2、影像学检查
腹部超声是首选的无创检查,可发现胆管扩张、结石或占位性病变。若超声结果不明确,可进一步选择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(MRCP),这些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胆管结构及梗阻部位。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,增强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范围及转移情况。
3、病理学检查
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(ERCP)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,可直接观察胆管并取组织活检,明确梗阻原因。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(PTC)适用于高位胆管梗阻,可显示胆管狭窄或阻塞部位。若怀疑恶性肿瘤,超声或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可获取病理诊断依据。
确诊梗阻性黄疸后,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建议完善相关检查,明确病因后及时治疗。日常应注意清淡饮食,避免油腻食物加重黄疸症状,若出现皮肤瘙痒、尿液颜色加深等情况,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