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素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抑制、代谢紊乱、消化系统反应、骨质疏松以及皮肤问题等。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,需严格遵医嘱使用。
1、免疫抑制
激素类药物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,降低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。这可能导致患者容易发生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,且感染后症状可能不典型,治疗难度增加。例如,长期使用激素者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。
2、代谢紊乱
此类药物可能干扰糖、脂肪和蛋白质代谢,引发向心性肥胖、水钠潴留等问题。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糖升高、血脂异常,甚至诱发类固醇性糖尿病。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面部潮红、满月脸等库欣综合征样改变。
3、消化系统反应
激素可增加胃酸分泌并减少胃黏液保护层,导致消化道溃疡风险升高。患者可能出现胃痛、反酸、恶心等症状,严重者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。与解热镇痛药合用时,胃肠道损伤风险会进一步增大。
4、骨质疏松
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,影响钙质吸收,加速骨量流失。长期用药者可能出现骨密度下降,增加骨折风险,特别是脊柱和髋部骨折。老年患者和绝经后女性更易出现这类并发症。
5、皮肤问题
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皮肤变薄、毛细血管扩张、多毛等不良反应。面部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,表现为红斑、脱屑伴瘙痒。突然停药还可能诱发反跳性症状加重。
使用激素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骨密度等指标。用药期间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撤药反应。若出现持续性头痛、视力模糊或严重感染症状,需立即就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