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发烧的药物通常包括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西药,以及小柴胡颗粒、清开灵颗粒等中成药。具体用药需根据发热原因、患者年龄等因素遵医嘱选择。
1、对乙酰氨基酚
该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,减少中枢前列腺素合成,从而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。适用于成人和3个月以上儿童的普通发热,对于病毒性感冒、疫苗接种后发热等情况均有效。但肝功能异常者需慎用,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。
2、布洛芬
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,除退热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效果,适用于伴有炎症反应的发热,如扁桃体炎、中耳炎等。6个月以上婴幼儿及成人均可使用,但消化道溃疡患者、妊娠晚期妇女禁用。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,建议餐后服用。
3、中成药制剂
小柴胡颗粒适用于外感病邪入半表半里所致的往来寒热,清开灵颗粒对风热感冒伴高热效果较好,羚羊角颗粒常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辅助治疗。使用前需准确辨证,风寒感冒者不宜使用清开灵等寒凉性药物,且不宜与西药退热剂同时服用。
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监测体温变化,补充足够水分,采用物理降温辅助退热。若体温持续超过39℃、发热超过3天不退或伴有意识改变、抽搐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特别注意不同退热药物成分可能重复,联合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师指导,避免药物过量导致肝肾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