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出血的原因有哪些?

汤多壮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出血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炎症、血液系统疾病、肿瘤以及药物因素等病理性原因有关。若出血量较大或反复出现,需及时就诊查明病因。

1、生理性原因

外伤是导致出血的常见原因,如皮肤擦伤、割伤、鼻黏膜机械性损伤等。这类情况出血范围局限,通常可通过压迫止血,伤口较深时可使用云南白药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止血。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尖锐物品,加强防护措施。

2、炎症

牙龈炎、胃溃疡、支气管扩张等炎性疾病可引起局部血管损伤。例如胃溃疡出血多伴随上腹痛、黑便,急性期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抑制胃酸,联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。反复炎症性出血需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病灶。

3、血液系统疾病
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四肢易出现瘀斑,白血病可能伴随发热和淋巴结肿大,血友病常有关节腔出血。确诊需进行血常规、凝血四项等检测,急性出血时可使用氨甲环酸片改善凝血功能,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。

4、肿瘤

消化道肿瘤可能引发呕血或黑便,肺癌可引起咯血,妇科肿瘤易致阴道异常出血。恶性肿瘤侵蚀血管造成的出血常为间歇性,需通过手术切除病灶,配合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等止血药物控制症状。

5、药物因素

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、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,表现为皮下瘀点或牙龈渗血。这种情况需监测凝血指标,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,出血严重时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拮抗药效。

若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无法止住,或伴有头晕、心悸等失血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、过度刷牙等行为,外伤后及时消毒包扎。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,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