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血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肠癌。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仅提示消化道存在微量出血,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,包括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,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。
1、痔疮
痔疮出血是隐血阳性的常见原因,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导致黏膜破损,多伴有肛门疼痛、便后滴血等症状。可通过肛门指诊或肠镜确诊,一般使用痔疮栓、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缓解。
2、消化道溃疡
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时可能渗血,患者常伴上腹痛、反酸等表现。确诊需胃镜检查,常用奥美拉唑肠溶片、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制胃酸药物。
3、肠炎
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可引起肠黏膜糜烂出血,多伴随腹泻、黏液便等症状。肠镜检查可见弥漫性溃疡,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、泼尼松片等抗炎药物。
4、肠癌
肠道肿瘤表面血管破裂会导致持续隐血阳性,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、消瘦等报警症状。肠镜下可见菜花样肿物,病理活检可确诊,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。
若出现隐血阳性结果,建议完善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。40岁以上人群或伴有报警症状者,需重点排查消化道肿瘤。日常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,避免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,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