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,通常与感染、药物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。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红斑、水疱、黏膜损害、全身症状以及复发倾向等,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。
1、皮肤红斑
多形性红斑最典型的皮损为靶形或虹膜样红斑,直径约1-3厘米,中心呈暗红色或紫癜样改变,边缘隆起呈鲜红色,常见于手掌、足底及四肢伸侧。部分患者红斑可融合成片,形成多形性外观。
2、水疱形成
约30%患者会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或大疱,疱液起初澄清,继发感染时可变为脓性。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,可能伴有疼痛或烧灼感,常见于口腔、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。
3、黏膜损害
超过50%病例累及口腔黏膜,表现为唇部肿胀、血痂,口腔内出现糜烂或溃疡。眼部受累时可引发结膜炎,生殖器黏膜损害可能导致排尿疼痛,严重者出现Stevens-Johnson综合征时会广泛累及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。
4、全身症状
急性发作期常伴有38℃左右的发热、关节疼痛、乏力等全身症状。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、肝功能异常,甚至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。
5、复发倾向
约20%患者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,尤其在春秋季节转换、免疫力下降或再次接触致敏原时易复发,每次发作病程约2-4周,皮损消退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。
出现疑似多形性红斑症状时应尽早就诊皮肤科,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。日常需注意避免可疑药物和感染诱因,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皮损。急性期需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、糖皮质激素等控制炎症,重症患者可能需住院进行系统性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