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耳蜗是什么结构?

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

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

耳蜗是内耳中负责听觉的关键结构,主要由骨迷路、膜迷路、基底膜、毛细胞及螺旋器等部分组成,共同完成声波的机械振动到神经电信号的转换过程。

1、骨迷路

骨迷路是耳蜗外层的骨质结构,呈螺旋形盘绕约2.5-2.75圈,外形类似蜗牛壳。其内部中空,容纳膜迷路结构,主要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精细组织的作用。

2、膜迷路

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部,由充满内淋巴液的膜性管道组成。其中前庭阶和鼓室阶内含有外淋巴液,两者通过蜗孔相通。膜迷路通过淋巴液的波动传递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。

3、基底膜

基底膜是连接骨螺旋板与螺旋韧带的弹性纤维膜结构,宽度从蜗底到蜗顶逐渐增大。不同区域的基底膜纤维具有特定共振频率,可对声波频率进行初步分析,实现听觉的初步频率分解。

4、毛细胞

毛细胞是分布在基底膜上的特化感觉上皮细胞,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。内毛细胞约3500个,主要负责声信号转换;外毛细胞约12000个,具有主动放大机械振动的功能。纤毛的偏折会引发细胞离子通道开放。

5、螺旋器

又称Corti器,位于基底膜上方,由毛细胞、支持细胞及盖膜构成。盖膜与毛细胞纤毛接触,将基底膜的机械振动转化为毛细胞电活动,完成机械-电信号的转换过程。

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,防止耳毒性药物使用,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症状应及时就诊。进行听力相关检查时,需配合医生完成纯音测听、声导抗或耳声发射等专业检测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