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发烧可以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降温、对因治疗、补充水分和营养、及时就医等方法处理。具体需结合发热原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式,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1、物理降温
若体温未超过38.5℃且精神状态良好,可采用温水擦浴颈部、腋窝等部位,或使用退热贴进行降温。需避免使用酒精擦拭,防止皮肤刺激。适当减少衣物包裹,保持室内通风,室温建议维持在24-26℃。
2、药物降温
体温超过38.5℃或出现明显不适时,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、布洛芬混悬液等儿童专用退热药。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间隔给药,两次用药需间隔4-6小时,24小时内不超过4次,严禁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。
3、对因治疗
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、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;病毒感染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。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,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。
4、补充水分和营养
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温开水、口服补液盐,6个月以上婴儿可饮用苹果汁稀释液。饮食选择小米粥、面条等易消化食物,保证每日摄入奶量,避免强迫进食。
5、及时就医
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抽搐、嗜睡、呼吸急促、皮疹等情况,或3个月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8℃,需立即就诊。医生可能根据病情给予静脉补液、吸氧或住院观察等治疗。
处理过程中需定时监测体温变化,每30分钟至1小时测量记录。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、饮食情况及伴随症状。退热药物仅缓解症状,不能替代病因治疗,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时,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全面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