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胖症的诊断依据通常包括体重指数、腰围测量、体脂率评估以及病因检查等。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判断,避免单一标准误判。
1、体重指数
体重指数是诊断肥胖症的重要指标,计算方法为体重(kg)除以身高(m)的平方。根据中国标准,BMI≥24为超重,≥28属于肥胖。该指标简单易行,但无法区分肌肉和脂肪比例,需结合其他指标分析。
2、腰围测量
男性腰围≥90cm或女性≥85cm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。测量时需在肋骨下缘与髂嵴连线中点水平绕腹一周,呼气末读数。腰围超标提示内脏脂肪堆积,与代谢综合征风险密切相关。
3、体脂率评估
男性体脂率>25%或女性>30%可诊断为肥胖。常用生物电阻抗法、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,能准确反映脂肪组织占比。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需结合肌肉量综合评估。
4、病因检查
需排除库欣综合征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。通过皮质醇节律检测、性激素六项、甲状腺功能等实验室检查,结合肾上腺CT等影像学检查,鉴别单纯性肥胖与病理性肥胖。
建议出现疑似肥胖症状时尽早就医,由专业医生通过人体测量、代谢指标检测和病因筛查进行综合判断。确诊后需在营养科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,定期监测体成分变化,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