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冒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、抗生素类药物、解热镇痛类药物、止咳类药物以及抗组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,需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选择。用药前建议明确感冒类型,避免盲目使用药物。
1、抗病毒药物
若为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,可选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、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,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。早期用药效果更佳,通常需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开始治疗。
2、抗生素类药物
合并细菌感染时,如出现黄脓痰、扁桃体化脓等情况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、阿奇霉素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菌药物。需注意抗生素对普通病毒性感冒无效,滥用易导致耐药性。
3、解热镇痛类药物
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可有效缓解发热、头痛、肌肉酸痛等症状。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禁忌症,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,两次用药需间隔4-6小时。
4、止咳类药物
剧烈干咳者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等中枢性镇咳药,痰液黏稠者建议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祛痰药物。需注意儿童、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限制。
5、抗组胺类药物
氯雷他定片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可缓解感冒伴随的鼻塞、流涕等过敏症状,但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,驾驶员等需谨慎使用。
感冒期间建议多饮水、保证充足休息。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胸闷气促、意识改变等症状,或用药3天后病情无改善,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。特殊人群如孕妇、婴幼儿、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,切忌自行联合用药或超剂量服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