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污染水源、直接接触感染动物以及通过皮肤或黏膜破损处感染。该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:
1、接触污染水源
钩端螺旋体常存在于被感染动物尿液污染的水体或土壤中。当人类在田间劳作、涉水活动或接触被污染的淤泥时,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微小伤口或黏膜侵入人体。农民、下水道作业人员等职业群体感染风险较高。
2、直接接触感染动物
鼠类、猪、牛等动物是主要传染源。人类在饲养、屠宰或处理动物组织过程中,可能因接触带菌动物的血液、尿液或分泌物而感染。宠物犬等家养动物若未接种疫苗也存在传播风险。
3、皮肤或黏膜破损感染
开放性伤口或擦伤皮肤接触污染物后,病原体更易突破人体屏障。眼结膜等黏膜部位暴露于污染环境时,即使没有明显伤口也可能造成感染,在洪涝灾害后此类传播尤为常见。
为预防感染,建议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水源,从事高危职业时穿戴防护装备,及时处理皮肤破损并做好消毒。若出现高热、肌肉疼痛、结膜充血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进行针对性抗生素治疗,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