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感染风险增加、移植物抗宿主病、肝静脉闭塞病、出血倾向以及器官毒性等,需及时监测和处理。以下具体分析常见副作用:
1、感染风险增加
骨髓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,易受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。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部、消化道及皮肤,需进行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并保持无菌环境。
2、移植物抗宿主病(GVHD)
异体移植中供体免疫细胞攻击受体组织,分为急性和慢性。急性GVHD表现为皮疹、腹泻、黄疸;慢性GVHD可能影响皮肤、肝脏等器官,需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。
3、肝静脉闭塞病
预处理化疗损伤肝窦内皮细胞,导致肝静脉阻塞。临床出现黄疸、腹水、肝肿大,严重时需进行抗凝或血浆置换治疗。
4、出血倾向
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延迟,可能引发黏膜出血、皮下瘀斑。需输注血小板维持计数>20×10⁹/L,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。
5、器官毒性
大剂量放化疗可能损伤心脏、肺、肾脏等器官。表现为心律失常、肺纤维化或肾功能异常,需根据毒性程度调整支持治疗方案。
骨髓移植后应定期监测血常规、肝肾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。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,严格遵循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感染药物,保持营养支持以促进造血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