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移植的常见风险主要包括感染、移植物抗宿主病、排异反应、肝静脉闭塞病及器官损伤等,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风险管控。
1、感染
骨髓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,容易发生细菌、病毒或真菌感染。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肺炎,真菌感染常见于肺部或消化道。需通过无菌防护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降低风险,出现发热需及时进行血培养和病原学检查。
2、移植物抗宿主病
约30%-50%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,表现为皮疹、腹泻、肝功能异常等。轻症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重症需联合环孢素、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,部分患者需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。
3、排异反应
包括宿主抗移植物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,可能影响移植成功率。预处理方案中的免疫抑制剂可降低发生率,但需平衡感染风险。出现血细胞恢复延迟或脏器功能异常时需进行嵌合率检测。
4、肝静脉闭塞病
大剂量放化疗可能损伤肝窦内皮细胞,导致黄疸、腹水、肝肿大,严重者出现多器官衰竭。预防措施包括使用低分子肝素、熊去氧胆酸,治疗需应用去纤苷等药物并给予支持治疗。
5、器官损伤
移植相关毒性可能影响心脏、肾脏或肺部功能,如特发性肺炎综合征可导致呼吸困难。需定期监测心肺功能、肝肾指标,必要时进行影像学评估,出现异常需调整免疫治疗方案并给予器官支持。
进行骨髓移植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年龄、基础疾病及供体匹配度,制定个体化预处理方案。术后需严格执行无菌护理,定期监测血常规、免疫功能及脏器功能指标。出现持续发热、黄疸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,应立即联系移植团队进行针对性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