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胃炎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、促进黏膜修复。常见方法包括少食多餐、避免刺激性食物等,需长期坚持并结合规范治疗。
1、少食多餐
建议每日进食5-6次,每餐控制在七分饱。这种进食方式能减少单次胃酸分泌量,避免胃窦部过度扩张,缓解餐后饱胀、反酸等症状。可将正餐的1/3-1/2食物量分配到加餐中,如上午10点、下午3点各补充一次。
2、避免刺激性食物
需严格限制辣椒、生蒜等辛辣调料,咖啡、浓茶等含咖啡因饮料,以及酒精饮品。这类物质会刺激胃黏膜细胞释放炎性介质,加重充血水肿。同时需避免食用温度过烫(>60℃)或过冷(<10℃)的食品,以免造成物理性损伤。
3、选择易消化食物
主食推荐软烂面条、发面馒头等低纤维面食,蛋白质来源以清蒸鱼、嫩豆腐为佳。蔬菜需去皮并充分烹煮,可将菠菜、南瓜等制成菜泥。避免油炸、烟熏、腌渍类食物,这类食品含有的亚硝酸盐和苯并芘可能加重胃黏膜病变。
日常需注意保持餐具清洁,避免幽门螺杆菌交叉感染。若出现持续消瘦、呕血或黑便,应及时进行胃镜复查。饮食调理需配合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,如存在胆汁反流需适当抬高床头15-20厘米入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