颌骨骨折后的处理方法需要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类型进行选择,一般包括复位固定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饮食调整以及康复训练等。患者应及时就医,由医生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1、复位固定
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,通常采用手法复位联合颌间固定,使用牙弓夹板或弹性牵引恢复咬合关系。若存在明显移位,可能需在全麻下行手术切开复位,并用钛板、钛钉进行内固定,确保骨块精确对位。
2、药物治疗
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,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。伴有组织肿胀者,可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注射液减轻水肿。
3、手术治疗
开放性骨折或合并颌面部多发伤时,需急诊清创并行骨折复位固定术。复杂粉碎性骨折可能需三维重建钛网修复缺损,合并颞下颌关节损伤者需同期进行关节成形术,术后需留置负压引流3-5天。
4、饮食调整
固定期应选择高蛋白流食如牛奶、肉汤,2周后过渡至半流质,6周骨痂形成后可逐步恢复软食。避免食用坚果、脆骨等硬质食物,餐后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。
5、康复训练
拆除固定装置后,需进行渐进性张口训练,从放置2-3个叠压压舌板开始,每日3次逐渐增加开口度。配合红外线理疗和局部肌肉按摩,恢复咀嚼功能期间可进行抗阻力咬合训练。
发生颌骨骨折后应避免自行复位,立即用绷带临时固定减少骨块移动。治疗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,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。术后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,通常6-8周可拆除固定装置,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。若出现固定装置松脱、咬合错乱或持续疼痛,应及时返院调整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