踝部疼痛的常见诱因可能与急性损伤、慢性劳损以及关节炎等疾病有关。若疼痛持续或伴随肿胀、活动受限等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1、急性损伤
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诱因,多因运动时足部内翻或外翻导致韧带过度拉伸或撕裂。典型表现为局部肿胀、皮下瘀斑及压痛,严重时可影响行走。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(休息、冰敷、加压包扎、抬高患肢),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。
2、慢性劳损
长期超负荷运动、反复微小创伤可导致踝周肌腱炎或滑膜炎。患者常主诉活动后疼痛加重,休息后缓解。治疗需减少关节负重,配合热敷、超声波等物理治疗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、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外用药物。
3、关节炎
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,表现为晨起关节僵硬;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伴随对称性关节肿胀。明确诊断后需规范使用美洛昔康片、艾瑞昔布片或甲氨蝶呤片等药物控制病情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,可遵医嘱使用秋水仙碱片、依托考昔片等药物。
日常需避免穿着高跟鞋或鞋底过硬的鞋子,运动前充分热身。若疼痛持续超过72小时无缓解,或出现关节畸形、异常活动等体征,应立即前往骨科就诊,通过X线、MRI等检查排除骨折、韧带断裂等严重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