挤压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受压病史、局部症状、全身症状、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。具体分析如下:
1、受压病史
患者通常有明确的身体部位长时间受压史,如地震、塌方等灾害导致的肢体被重物压迫,或昏迷、醉酒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。解除压力后,受压部位可能出现麻木、无力等症状。
2、局部症状
受压部位常出现明显肿胀、皮肤张力增高,伴有瘀斑、水疱等皮损。受累肌肉僵硬、触痛明显,关节活动受限,严重时可出现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。
3、全身症状
典型表现为解压后24小时内排出茶色或酱油色尿液,提示肌红蛋白尿。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,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心律失常等高钾血症表现,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。
4、实验室检查
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,常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。血钾、血肌酐、尿素氮进行性升高,尿液中肌红蛋白检测阳性。血气分析可提示代谢性酸中毒。
5、影像学检查
MRI可显示受压肌肉组织水肿、坏死等改变,超声检查有助于评估血管通畅度及深部组织损伤情况,心电图能发现高钾血症引起的T波高尖等异常。
若发生肢体长时间受压且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前往急诊科就诊。治疗需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,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,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。早期正确诊断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