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结晶果糖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

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结晶果糖在糖尿病治疗中通常作为辅助手段,其作用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波动、减少胰岛素需求、替代传统糖类、提供能量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。但需注意,其作用有限,不能替代药物治疗。

1、控制血糖波动

结晶果糖的升糖指数(GI值)约为19-23,显著低于蔗糖(GI值65)。由于其在肠道吸收缓慢,且代谢过程不依赖葡萄糖转运体,因此摄入后引起的血糖升高幅度较小,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平稳。

2、减少胰岛素需求

果糖代谢主要在肝脏通过果糖激酶途径完成,无需胰岛素参与。这一特性可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压力,对存在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意义,但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增加肝脏负担。

3、替代传统糖类

作为甜味剂,结晶果糖甜度是蔗糖的1.2-1.8倍,可在减少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满足患者对甜味的需求。相较于人工代糖,其属于天然糖源,更易被接受。

4、提供能量

每克结晶果糖提供4kcal能量,与葡萄糖相当。对于需要控制总热量但需快速供能的糖尿病患者,适量摄入可避免低血糖风险,特别适用于运动前后的能量补充。

5、调节肠道菌群

部分研究表明,低剂量果糖可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,改善肠道微生态。但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腹泻、腹胀等渗透性腹泻症状,需严格控量。

糖尿病患者每日果糖摄入量建议不超过15g,且需计入每日总碳水化合物计量。合并高尿酸血症、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慎用,因过量果糖可能加重代谢异常。使用时应遵循营养师指导,配合血糖监测,不可因使用果糖而减少降糖药物用量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