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酐偏高通常与生理性因素有关,也可能是急性肾损伤、慢性肾病、尿路梗阻等病理性原因引起的。该指标主要反映肾脏功能状态,建议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。
1、生理性因素
剧烈运动、高蛋白饮食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暂时性肌酐升高。此类情况一般无其他不适症状,调整饮食结构、停用相关药物后,肌酐值多可自行恢复正常。如健身人群摄入大量蛋白粉后出现的肌酐波动,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。
2、急性肾损伤
严重感染、脱水或药物肾毒性等因素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下降。此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,肌酐排泄减少,常伴随尿量减少、水肿等症状。治疗需针对病因,如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控制感染,静脉输注0.9%氯化钠注射液纠正脱水,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。
3、慢性肾病
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进展性疾病会导致肾功能持续受损。随着肾单位逐渐丧失,肌酐清除能力进行性下降,可能出现贫血、皮肤瘙痒等并发症。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延缓肾功能恶化,尿毒清颗粒促进毒素排泄,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贫血。
4、尿路梗阻
肾结石、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路阻塞会影响肌酐排泄。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、腰腹部绞痛等。治疗需解除梗阻,如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结石,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前列腺增生症状,头孢呋辛酯片预防继发感染。
发现肌酐异常升高应及时到肾内科就诊,完善尿常规、肾脏超声等检查。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1500-2000ml的饮水量,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。确诊病理性因素后,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并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