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髓穿刺后的疼痛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止痛、局部护理、休息调整等方法缓解。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,建议及时就医处理。
1、药物止痛
骨髓穿刺后若疼痛明显,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,进而缓解穿刺部位的疼痛感。用药期间需避免空腹服药,防止胃肠道刺激。
2、局部护理
穿刺部位需保持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或频繁触碰,防止继发感染加重疼痛。若敷料渗血或渗液,应及时更换无菌纱布,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。轻微肿胀属于正常反应,通常无需特殊处理。
3、休息调整
术后24小时内应减少穿刺侧肢体的活动,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,以防穿刺点出血或软组织牵拉加重疼痛。建议采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休息,减轻局部压力。
4、冷敷处理
穿刺后48小时内可用冰袋包裹毛巾进行间断冷敷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1-2小时重复。低温可收缩局部血管,减少组织渗出和肿胀,从而缓解疼痛。需注意避免冻伤皮肤,禁止热敷以免加重出血风险。
骨髓穿刺属于有创操作,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护理。若出现穿刺部位持续渗血、剧烈疼痛、肢体麻木或发热超过38.5℃,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神经损伤,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,必要时进行抗感染或对症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