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穿后疼痛可通过日常护理、药物干预、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,若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处理。常见缓解方法包括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的处理等,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一般治疗
骨穿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,避免剧烈活动或压迫穿刺点。卧床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,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若疼痛较轻且无红肿、渗液等异常,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观察1-2天可逐渐缓解。
2、药物治疗
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、对乙酰氨基酚片、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,这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性疼痛。若存在感染风险,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。
3、物理治疗
术后24小时内可用冰袋局部冷敷,每次10-15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,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肿胀疼痛。48小时后改为热敷,使用40℃左右温毛巾外敷,每日2-3次促进血肿吸收。操作时需用薄毛巾包裹冰袋或热水袋,避免冻伤或烫伤。
骨穿后需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、渗液、皮温升高等异常。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且进行性加重,或伴随发热、局部化脓等情况,应及时返院复查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,排除骨髓炎等并发症。治疗期间避免自行服用抗凝药物,保持均衡饮食以促进组织修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