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骨质疏松如何改善骨密度

龚飞鹏 骨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

骨质疏松改善骨密度的方法主要包括营养补充、运动疗法、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,需根据个体情况综合干预。

1、营养补充

钙和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基础营养素。日常可增加牛奶、豆制品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,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、维生素D滴剂等补充剂。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吸收,建议适当晒太阳以促进皮肤合成。

2、运动疗法

负重运动如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等能刺激骨形成,每周建议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。抗阻训练如举哑铃、弹力带练习可增强肌肉力量,改善骨骼应力负荷,降低骨折风险。需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跌倒。

3、药物治疗

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、唑来膦酸注射液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延缓骨量流失。对于绝经后女性,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可选择性作用于骨组织。严重病例可使用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,需严格遵循用药指征。

4、物理治疗

脉冲电磁场、低频超声等物理疗法可通过生物力学刺激促进骨代谢。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骨痛症状。此类治疗需在专业机构进行,通常作为辅助手段。

5、生活方式调整

戒烟限酒可减少骨代谢干扰因素,每日酒精摄入应低于15克。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边缘、杂物等跌倒隐患,浴室加装防滑垫。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,及时评估干预效果。

改善骨密度需长期坚持综合管理,治疗期间每6-12个月应复查DXA骨密度检测。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,自行调整可能导致食道刺激、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。日常注意保持适宜体重,BMI建议维持在18.5-23.9kg/m²范围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