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饮酒会对胃部造成伤害。酒精作为一种刺激性物质,可直接作用于胃黏膜并引发多种消化道问题,若长期过量摄入可能诱发慢性胃部疾病。
酒精中的乙醇成分会直接刺激胃黏膜,导致黏膜充血、水肿甚至糜烂。这种化学性损伤会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,使胃壁更容易受到胃酸侵蚀。同时,酒精可促进胃酸分泌增加,当胃酸分泌量超过黏膜防御能力时,易形成消化性溃疡。研究显示每日摄入酒精超过40克,胃溃疡发生率较常人提高3-5倍。
长期饮酒者常见胃蛋白酶活性异常升高,这会加速胃壁蛋白质分解。胃黏膜在反复损伤与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。临床数据显示,酗酒人群胃癌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2-3倍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急性胃黏膜病变,表现为呕血、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。
建议有饮酒习惯者控制每日酒精摄入量,男性不宜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出现持续性上腹疼痛、反酸烧心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。已存在胃部疾病者需严格戒酒,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物进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