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酐升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,也可能是肾前性因素、肾性因素、肾后性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,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
1、生理性因素
剧烈运动、高蛋白饮食或妊娠可能导致一过性肌酐升高。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,调整饮食结构、适当休息后可自行恢复,但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。
2、肾前性因素
休克、脱水或心力衰竭等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,进而引起肌酐升高。患者可能伴随少尿、血压下降等症状,需通过补液改善循环,必要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、呋塞米片等药物提升肾脏血流。
3、肾性因素
急慢性肾小球肾炎、糖尿病肾病等肾脏实质性病变会造成肌酐蓄积。患者可能出现水肿、尿泡沫增多,需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、环磷酰胺片、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原发病,延缓肾功能恶化。
4、肾后性因素
泌尿系统结石、肿瘤等引起的尿路梗阻会导致肌酐排出受阻。患者常有腰痛、血尿等症状,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解除梗阻,或服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、双氯芬酸钠栓等药物促进排石。
5、其他原因
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缓释胶囊)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(如庆大霉素注射液)等肾毒性药物可能损伤肾小管。此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,必要时使用药用炭片促进药物代谢。
若发现肌酐异常升高,建议尽早就诊肾内科,完善尿常规、肾脏超声等检查。治疗期间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,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-2000ml,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,定期监测肾功能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