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症可能会引起脊柱疼痛。该疾病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,使得脊柱椎体承重能力下降,容易引发相关症状。
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椎体骨质流失后,轻微外力甚至日常活动都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,这种情况在胸腰段椎体尤为常见。骨折发生时,患者常会感受到突发性剧烈疼痛,疼痛部位集中在脊柱中下段,且在体位改变或负重时加剧。若未及时治疗,反复骨折还可能造成脊柱后凸畸形,形成驼背外观。
随着病情进展,脊柱椎体逐渐塌陷变形会导致脊柱力线异常。这种结构改变会使脊柱周围肌肉、韧带长期处于异常牵拉状态,引发慢性肌肉劳损性疼痛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椎间关节退变加速,诱发骨关节炎相关疼痛。骨质疏松引起的慢性疼痛通常表现为脊柱部位的持续性钝痛,晨起时可能伴随僵硬感。
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,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脊柱X线检查。在医生指导下,可选用阿仑膦酸钠、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,配合钙剂、维生素D补充剂进行治疗。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正确体态,避免搬运重物,进行适度的腰背肌锻炼。若出现突发性剧痛或身高明显缩短,应及时就诊排除椎体骨折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