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症的自测方法通常包括心理量表评估、症状观察以及日常行为记录等,这些方式有助于初步判断自身情况,但最终需由专业医生确诊。若存在疑虑,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。
1、心理量表评估
常用的自测量表如广泛性焦虑量表(GAD-7)、焦虑自评量表(SAS)等,可通过回答量表问题计算得分。例如GAD-7量表包含7个问题,每个问题根据症状频率评分,总分21分,5分以上提示可能存在焦虑倾向。这类量表具有标准化特点,但需注意自测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影响。
2、症状观察
焦虑症常表现为过度担忧、坐立不安、心慌出汗、肌肉紧张或睡眠障碍等。可连续一周记录自身情绪变化和躯体反应,若每天出现上述症状超6小时,且持续6个月以上,需警惕广泛性焦虑症的可能。急性发作可能伴随呼吸困难或濒死感,提示惊恐障碍。
3、日常行为记录
通过记录焦虑发作的时间、诱因及缓解方式,可发现特定情境触发因素。例如社交场合出现脸红颤抖可能指向社交焦虑,而反复检查门锁可能属于强迫相关障碍。记录内容应包括思维模式变化,如是否总预感灾难性事件发生。
需要注意的是,自测结果不能作为诊断依据。焦虑症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、心律失常等躯体疾病鉴别。若自测显示可能存在焦虑症状,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脑电图、甲状腺功能检测等医学检查,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心理评估综合判断。日常可通过正念冥想、规律运动等方式调节情绪,但切勿自行服用抗焦虑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