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触性出血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,其常见性与具体病因有关。通常与宫颈炎症、宫颈息肉、宫颈病变等因素相关,若频繁出现需及时就医检查。
接触性出血多见于宫颈存在病变的情况下。宫颈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时,局部黏膜组织充血、脆弱,在妇科检查或同房等接触后易发生出血。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。此外,宫颈息肉表面布满毛细血管,机械性摩擦易导致息肉表面渗血。部分患者可能因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出现接触性出血,这类情况虽相对少见,但具有较高危险性。
当出现接触性出血时,建议进行妇科检查及宫颈癌筛查。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观察宫颈状态,宫颈细胞学检查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。对于宫颈炎患者,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、苦参凝胶、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片等药物治疗。宫颈息肉需行息肉摘除术,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。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者需根据病变程度选择宫颈锥切等治疗。
定期进行妇科体检是预防接触性出血相关疾病的重要措施。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,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。若发现异常出血,特别是出血量较多或伴有异味分泌物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,避免延误病情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