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发稀疏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雄激素性脱发、斑秃、甲状腺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等病理因素有关。长期存在该症状时,建议及时就诊查明具体病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妊娠期、更年期等特殊阶段体内激素水平波动,可能导致暂时性头发稀疏。精神压力过大或频繁烫染头发时,毛囊受损也会引起脱发。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,注意调整作息并减少头发损伤后,多数可自行恢复。
2、雄激素性脱发
遗传因素导致毛囊对雄激素敏感,使头发逐渐变细变软。男性多表现为发际线后移,女性常见头顶头发稀疏。临床常用米诺地尔酊外涂促进毛发生长,男性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非那雄胺片,女性可考虑螺内酯片治疗。
3、斑秃
突发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块,与自身免疫异常相关。急性期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,外用地奈德乳膏调节免疫。顽固性病例需联合口服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。
4、甲状腺疾病
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会干扰毛囊生长周期,伴随怕热多汗或畏寒乏力等症状。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,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片,甲减患者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后,脱发多能改善。
5、营养不良
长期节食或偏食导致蛋白质、铁元素、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,会影响头发生长。建议检测血清铁蛋白等指标,遵医嘱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、维生素D滴剂,同时增加瘦肉、鸡蛋等优质蛋白摄入。
若排除产后脱发等生理因素后,脱发量持续超过每日100根且伴有头皮瘙痒等症状,建议到皮肤科进行毛发镜检查或实验室检查。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牵拉头发,洗头水温控制在38℃左右,减少使用高温造型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