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是感到疲倦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,也可能与贫血、甲状腺功能减退、抑郁症等疾病原因有关。长期存在疲倦感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诱因。
1、生理性原因
长期睡眠不足、饮食结构不均衡或精神压力过大都可能引发持续性疲倦。例如每日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会降低机体修复能力,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能量供给,高强度工作引发的皮质醇持续分泌会造成身体透支。这类情况通过调整作息、均衡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、适当进行瑜伽等放松训练,通常2-4周可改善。
2、贫血
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10g/L时,血液携氧能力下降会导致组织缺氧。患者除疲倦外常伴头晕、指甲脆裂等症状。确诊需进行血常规和铁代谢检测,治疗可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、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、维生素B12片等药物,同时增加动物肝脏、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。
3、甲状腺功能减退
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基础代谢率降低40%左右,典型表现为怕冷、体重增加伴持续性疲乏。通过检测TSH、FT3、FT4等指标可确诊,常用药物包括左甲状腺素钠片,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,通常用药4-6周后症状开始缓解。
4、抑郁症
中枢神经系统5-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异常会导致动力缺失型疲倦,常伴随兴趣减退、早醒等症状。心理评估量表和临床症状观察是主要诊断依据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、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、盐酸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,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更佳。
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,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,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提升睡眠质量。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疲倦感仍持续超过2个月,或伴随消瘦、发热等其他症状,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就诊,必要时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和神经系统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