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变异性哮喘患者如何进行呼吸训练

李少峰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变异性哮喘患者可以通过腹式呼吸、缩唇呼吸、呼吸控制训练、呼吸肌训练以及瑜伽呼吸法等呼吸训练方法改善症状。具体训练需在医生或呼吸治疗师指导下进行,避免自行训练导致不适。

1、腹式呼吸

患者可取仰卧位或坐位,将双手置于腹部,吸气时腹部缓慢隆起,呼气时腹部自然回缩。这种呼吸方式能增强膈肌运动,减少辅助呼吸肌的过度参与,有助于提高肺泡通气量。每日可练习2-3次,每次10-15分钟,需保持呼吸节奏平稳。

2、缩唇呼吸

用鼻深吸气后,缩拢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,呼气时间约为吸气时间的2倍。该方法通过增加气道内压,减少小气道塌陷,尤其适用于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时。训练初期可对着20cm外的蜡烛练习,以火焰轻微晃动但不熄灭为宜。

3、呼吸控制训练

采用节律性呼吸模式,如吸-停-呼的三段式呼吸,通过延长呼气相改善气体交换效率。患者可配合计数训练,例如吸气3秒、屏息2秒、呼气6秒,逐步建立规律的呼吸节律。此方法能有效缓解过度通气引发的紧张情绪。

4、呼吸肌训练

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抗阻吸气练习,通过逐步增加阻力增强膈肌、肋间肌的肌力和耐力。研究表明,每日15分钟的抗阻训练持续8周后,患者最大吸气压可提升20%-30%。训练强度需根据个体肺功能评估结果调整。

5、瑜伽呼吸法

结合胸腹联合呼吸与特定体位法,如狮式呼吸、蜂鸣式呼吸等,通过延长呼吸周期和改善胸廓活动度提升肺功能。此类训练需注意避免过度换气,建议在专业瑜伽导师指导下进行,每周2-3次为宜。

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,建议在症状稳定期开展,急性发作期应优先使用支气管扩张剂。训练过程中如出现头晕、气促等情况需立即停止。建议配合肺功能监测,每3个月评估训练效果,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训练方案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