憋尿可能增加肾结石的发生风险,但并非直接诱因,主要与尿液浓缩、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。长期憋尿可能影响泌尿系统正常功能,进而间接促进结石形成。
1、尿液浓缩
憋尿时尿液长时间滞留在膀胱内,可能导致水分被过度吸收,使尿液中的矿物质如钙、草酸盐等浓度升高。当这些物质超过溶解度时,容易析出结晶,为肾结石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。
2、感染风险增加
尿液滞留可能滋生细菌,引发尿路感染。某些细菌如变形杆菌会分解尿素产生氨,使尿液碱化,促进磷酸盐类结石的形成。反复感染还可能破坏尿路上皮,加剧结晶沉积。
3、代谢废物堆积
憋尿会延缓代谢废物排出,导致尿液中尿酸、草酸等成分浓度持续处于高位。这些物质在肾小管中长时间停留,更容易在肾盂或肾盏部位沉积,逐渐形成结石核心。
建议日常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,每天饮水量保持在2000-3000ml以稀释尿液。出现尿频、尿痛或腰痛等症状时,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检查,通过尿常规、B超等手段早期发现异常。对于已有结石病史者,更需避免憋尿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