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褥期恶露发臭可能与感染有关,但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,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。正常情况下,产后恶露会有血腥味,若出现明显腐臭味,需警惕感染的可能,但也可能因恶露滞留或护理不当引起。
1、感染性因素
当产褥期发生子宫内膜炎、盆腔感染等疾病时,恶露可能呈现腥臭味或腐臭味。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发热(体温超过38℃)、下腹压痛、恶露量异常增多等症状。需通过妇科检查、血常规及分泌物培养确诊,及时抗感染治疗可避免病情加重。
2、非感染性因素
若产妇未及时更换卫生用品或存在恶露排出不畅,可能出现气味异常。这种情况一般不伴随发热或腹痛,通过加强会阴护理、改变体位促进恶露排出后,异味多可改善。哺乳时催产素分泌有助于子宫收缩,促进恶露排出。
出现恶露异味时应加强外阴清洁,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2-3次,及时更换卫生巾。建议记录恶露颜色、量的变化,若伴有发热、寒战或异常腹痛,需立即就医。产后42天应按时进行妇科复查,通过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复旧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