恶露有异味可能与宫腔感染、胎盘残留或产褥感染等原因有关,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判断。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略带血腥味,若出现腐臭味或异常腥味则提示存在病理因素,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原因。
1、宫腔感染
分娩后宫颈口开放,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上行感染宫腔。患者除恶露异味外,常伴随发热、下腹压痛等症状。此时需进行血常规和分泌物培养检查,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、阿莫西林胶囊、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治疗。
2、胎盘残留
部分胎盘组织滞留宫腔会引起坏死组织感染,导致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且伴有恶臭。超声检查可见宫腔强回声团,需及时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物,术后可配合益母草颗粒、产妇安合剂等药物促进子宫复旧。
3、产褥感染
剖宫产或会阴侧切伤口若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感染,可能出现脓性恶露并伴有腐臭味。这种情况需加强切口消毒护理,必要时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,同时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变化。
出现恶露异味时需加强外阴清洁,每日用温水清洗并更换护垫。建议进行妇科检查、超声扫描及分泌物培养,明确感染病原体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。禁止自行冲洗阴道或滥用药物,哺乳期患者需告知医生正在哺乳的情况,以便选择不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