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梗阻患者除局部症状外,还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。常见全身表现包括脱水、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性休克等,这些症状多与肠梗阻类型及病情进展相关,需及时明确病因。
1、脱水
频繁呕吐及肠道吸收功能受限会导致体液大量丢失,患者可能表现出皮肤弹性下降、眼窝凹陷、尿量减少等脱水体征。临床监测可见血液浓缩,红细胞压积增高。
2、电解质紊乱
消化液持续丢失易引发酸碱失衡,低钾血症可导致肌无力、心律失常,低钠血症可能引起意识状态改变。血液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钾、钠、氯等指标异常。
3、感染性休克
绞窄性肠梗阻发生时,肠道坏死产生的毒素入血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,表现为寒战高热、血压下降、心率增快等脓毒症症状,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。
对于明确诊断的肠梗阻,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方案。机械性梗阻可能需要禁食、胃肠减压,使用头孢曲松钠、甲硝唑等抗感染药物;麻痹性梗阻可应用新斯的明等促进肠蠕动药物。静脉补液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、乳酸钠林格液纠正内环境紊乱。
出现腹部膨隆伴反复呕吐、无排气排便等情况时,应及时就诊普外科。医生通过腹部CT、立位腹平片等检查判断梗阻部位及程度,严重病例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禁食,避免擅自使用泻药加重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