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肠套叠如何诊断

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肠套叠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、实验室检查、空气或钡剂灌肠以及鉴别诊断等方法进行。若患者出现疑似症状,需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。

1、临床表现

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、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三联征。腹痛常突然发作,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阵发性哭闹、拒食和屈腿蜷缩。部分患者可在右上腹触及腊肠样包块,按压时可能伴有压痛。若病程较长,可能出现脱水、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
2、影像学检查

超声是首选检查方法,可显示“同心圆”或“靶环征”等特征性影像。腹部X线检查可能观察到肠管积气或液平面,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套叠部位和肠壁水肿情况。对于复杂病例或需介入治疗时,可能需进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。

3、实验室检查

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升高,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炎症反应。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程度。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和潜血阳性,但需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鉴别。

4、空气或钡剂灌肠

既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方式,在X线监视下可见造影剂在套叠部位受阻形成杯口状充盈缺损。该检查能清晰显示套叠部位和程度,压力控制在60-100mmHg时诊断准确率可达90%以上,但需注意肠穿孔风险。

5、鉴别诊断

需与急性阑尾炎、肠梗阻、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区分。婴幼儿还需排除过敏性紫癜、梅克尔憩室等疾病。通过病史采集、体征检查和影像学特征可有效鉴别,避免误诊延误治疗。

肠套叠属于急腹症范畴,发病24小时内就诊者复位成功率较高。建议家长发现患儿出现阵发性腹痛、血便等症状时立即就医,避免盲目使用止痛药物。诊断明确后应根据病情选择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,术后需密切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