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套叠的疼痛部位通常以脐周或右下腹为主,但具体位置可能因套叠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。患者可能伴有呕吐、血便、腹部包块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处理。
1、回盲型套叠
回盲型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类型,因回肠末端套入盲肠,疼痛多集中在右下腹。患儿常表现为突发性阵发性哭闹、双腿蜷曲,按压右下腹时可触及腊肠样包块。此类套叠可能伴随呕吐、果酱样血便等典型症状。
2、回结型套叠
此类型为回肠套入结肠,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,可能向全腹扩散。患者腹部触诊可发现条索状包块,肠鸣音亢进。随着病情进展,可能出现腹胀加重、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。
3、小肠型套叠
小肠套叠多发生在空肠或回肠段,疼痛集中在脐周或中上腹。此类患者呕吐症状出现较早,腹部包块位置较深且活动度大。部分患者可能因肠系膜牵拉出现腰背部放射痛。
4、结肠型套叠
结肠套叠常见于成人,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侧腹或下腹部。此类套叠可能与肠道肿瘤、息肉等病理因素相关,腹部触诊可触及质硬包块,患者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黏液血便。
肠套叠属于急腹症范畴,若出现持续腹痛、呕吐、血便等症状,建议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。医生可通过腹部超声、空气灌肠等检查明确诊断,并根据病情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,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