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胃炎和食物中毒在病因、症状以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区别,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。肠胃炎通常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,而食物中毒多与特定致病菌或毒素相关。
1、病因
肠胃炎可由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等感染引起,例如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或沙门氏菌感染。此外,食物过敏、药物刺激等非感染因素也可能诱发。食物中毒则多因摄入被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肉毒杆菌等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导致,常见于未煮熟的海鲜、变质的肉类等。
2、症状
肠胃炎主要表现为腹泻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可能伴随低热或乏力,症状可持续数天。食物中毒起病急骤,常在进食后2-6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、水样便,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视物模糊、呼吸困难,特别是肉毒杆菌中毒可能引起肌肉麻痹。
3、治疗
肠胃炎治疗需针对病原体选择方案,如细菌性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、头孢克肟等抗生素,同时配合蒙脱石散止泻。食物中毒通常需立即催吐或洗胃,轻症可口服补液盐,重症需静脉补液。肉毒杆菌中毒需及时注射抗毒素血清,并给予呼吸支持。
若出现持续呕吐、血便、意识改变等症状,或婴幼儿、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发病,应及时就诊。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,避免生食,食物充分加热,饭前便后规范洗手。治疗期间应遵医嘱用药,避免擅自使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