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息肉通常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、粪便潜血试验、病理活检以及实验室检查等,具体检查项目需根据医生建议选择。早期发现有助于明确息肉性质并制定治疗方案。
1、结肠镜检查
结肠镜是诊断肠息肉的首选方法,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状态,发现息肉的位置、大小及形态。检查过程中可通过活检钳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,有助于判断息肉是否为良性或存在癌变倾向。对于直径较大的息肉,医生可能建议在检查时同步切除。
2、影像学检查
CT结肠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结肠镜的患者,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肠道结构,检测较大息肉或肿瘤。腹部超声或磁共振检查可辅助评估息肉周围组织是否受累,但分辨率较低,多作为补充手段。
3、粪便潜血试验
该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,间接提示肠道病变可能。对于无症状人群的初步筛查有一定意义,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风险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4、病理活检
通过结肠镜获取息肉组织后,需进行病理学分析以明确性质。腺瘤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的病理特征差异较大,其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。
5、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可评估贫血程度,肿瘤标志物如CEA检测有助于监测恶性倾向。部分遗传性息肉病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。
日常建议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,减少红肉摄入,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。若出现便血、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,应及时就诊并遵医嘱完成相关检查,避免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