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养生网

肠息肉症状有哪些

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

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

肠息肉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便血、腹痛、排便习惯改变、贫血以及肠梗阻等情况,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。

1、便血

息肉表面血管丰富且组织脆弱,排便时摩擦或粪便挤压可能导致出血,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,颜色多为鲜红或暗红。长期少量出血可能引发贫血,需通过肠镜明确出血点,必要时进行息肉切除。

2、腹痛

息肉体积增大可能引发肠道痉挛或牵拉肠壁,表现为左下腹或脐周阵发性钝痛,进食后可能加重。对于直径超过1cm的息肉,建议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治疗,术后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调节肠道蠕动。

3、排便习惯改变

直肠或乙状结肠部位的息肉可能刺激肠黏膜,导致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,每日排便次数可能增加至3-5次。这种情况需要与肠易激综合征鉴别,可通过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。

4、贫血

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至90g/L以下,伴随面色苍白、乏力等症状。确诊后需口服琥珀酸亚铁片配合维生素C片促进铁吸收,同时治疗原发病灶。

5、肠梗阻

直径超过3cm的广基息肉可能完全堵塞肠腔,引发腹胀、停止排气排便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,腹部CT检查可见肠管扩张。这种情况需禁食并尽快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。

日常应注意保持低纤维饮食,避免食用芹菜、竹笋等粗纤维食物刺激肠道。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3-5年进行肠镜筛查,尤其是有家族史者需缩短复查间隔。若出现黏液脓血便或体重骤降,应警惕癌变可能。

推荐文章

推荐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