肠炎患者出现腹痛时,一般可通过调整饮食、药物治疗、补液治疗、局部热敷以及针对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。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因遵医嘱选择合适方案。
1、调整饮食
急性发作期建议选择米汤、粥类等清淡易消化食物,避免辣椒、酒精等刺激性食物。适当减少高纤维食物摄入,如芹菜、竹笋等,有助于减轻肠道负担。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常规饮食。
2、药物治疗
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、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。腹泻严重者可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,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益生菌调节菌群。痉挛性腹痛可短期服用山莨菪碱片缓解平滑肌痉挛。
3、补液治疗
频繁腹泻呕吐患者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轻症可口服补液盐Ⅲ,按说明书比例稀释后饮用。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、氯化钾注射液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
4、局部热敷按摩
将热水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腹部,温度控制在40-50℃为宜,每次15-20分钟。可配合顺时针轻柔按摩脐周区域,每日2-3次,注意力度不宜过大。
5、针对病因治疗
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等特殊类型肠炎,需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。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,病毒感染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。
建议患者记录腹痛发作时间、伴随症状及饮食情况,就诊时提供详细信息。若出现持续剧烈腹痛、血便、高热超过39℃等情况,应立即急诊处理。治疗期间需注意腹部保暖,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