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龅牙矫正的风险主要包括牙根吸收、牙龈退缩、牙齿松动、颞下颌关节紊乱以及复发等。这些风险与矫正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、个体差异及后期维护等因素相关。
1、牙根吸收
牙齿在移动过程中,牙根可能因持续受力出现外吸收或内吸收。部分患者会出现牙根变短,严重时可能影响牙齿稳定性。这种情况与矫正力度过大或个体牙根形态异常有关。
2、牙龈退缩
矫正器长期刺激牙龈或不当加力可能导致牙龈萎缩,常见于本身存在牙周病的患者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20%的成年矫正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,需通过牙周治疗和正畸力值调整进行干预。
3、牙齿松动
矫正治疗中牙齿会出现生理性松动,通常在矫正结束后3-6个月恢复。若松动度超过2毫米或伴随明显疼痛,可能存在牙槽骨吸收风险,需及时调整矫治方案。
4、颞下颌关节紊乱
咬合关系改变过程中,约15%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弹响、疼痛等症状。这与下颌运动轨迹改变、夜间磨牙等因素相关,严重者需配合咬合板治疗。
5、复发风险
拆除矫治器后两年内复发率约30%,主要因舌体位置异常、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或未规范佩戴保持器导致。部分骨性龅牙患者可能出现骨骼代偿性复发,需长期跟踪观察。
进行成人正畸治疗时,建议选择具备口腔正畸专业资质的医师,治疗前需完善全景片、侧位片及CBCT检查评估牙周状况。矫正期间应严格遵循复诊周期,出现异常疼痛或松动应及时就诊,矫正结束后需按医嘱佩戴保持器2年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