抽动症患者可通过调整睡眠环境、进行放松训练、规范药物治疗、保持规律作息以及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睡眠质量。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,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指导。
1、调整睡眠环境
保持卧室安静、光线柔和,温度控制在20-24℃之间。使用遮光窗帘和隔音耳塞减少外界干扰,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,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,减少夜间抽动频率。
2、放松训练
睡前进行冥想、渐进式肌肉放松或深呼吸练习,每次持续15-20分钟。这些方法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,减轻焦虑情绪,从而减少抽动发作对睡眠的干扰。温水泡脚(38-40℃)15分钟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睡意。
3、规范药物治疗
对于合并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,医生可能开具氯硝西泮片、右佐匹克隆片等镇静类药物,或调节多巴胺能的硫必利片。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自行调整剂量。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。
4、保持规律作息
固定每天入睡和起床时间,偏差不超过30分钟。白天适当进行散步、瑜伽等轻度运动,但睡前3小时应避免剧烈活动。建议午睡时间控制在20-30分钟内,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周期。
5、调整饮食结构
晚餐选择小米粥、香蕉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,避免摄入巧克力、奶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。睡前2小时可饮用200ml温牛奶,但不宜过量以防夜尿增多。合并胃食管反流者需抬高床头15-20厘米。
抽动症患者若持续存在入睡困难或早醒现象,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睡眠专科就诊。日常可通过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变化,避免擅自使用安神类中成药。建立稳定的昼夜节律对改善睡眠质量和控制抽动症状均有积极意义。